分类 我的文章 下的文章

很久没更新博客了,今天要准备去修电脑,要备份资料,翻到了高三时写的一篇小文章,记录我高三时的作息,贴在这里放着吧。

----------
高三的作息

现在离高考还有119天,我自以为还没有拼尽全力以最努力的状态迎接高考,比如说,现在是晚自习,我却用来写这无益于学习的“高三的作息”。当然,我是看到一则语文学习方法说要多写随笔,才来写这篇之前想要写的文章的,所以多少还是对学习有点帮助吧。

早上开始于六点二十,有时早点,有时晚点,洗漱之后,六点半出门。我起床的时刻平均起来,比我还在寄宿时要早。出门时,前一阵子冬至,天还是黑的,现在出门时,天已微明。天晴则一片干冷的感觉。不晴的话,有时是潇潇而至的冬雨,不大,打得伞啪啪响,鞋子也容易湿,脚尖感到来自袜子的寒意,不由得蜷起了脚尖;有时是沾衣欲湿的冬雨,不湿衣,却也冷得很。现在冬天,早上都是冷风,走在路上,要戴起卫衣的帽子,才可以勉强温暖一点。

早餐一般去特色粉面馆,特色是粉馆的店名,也算蛮有特色,有时吃包子,不觉得很好吃,也还可以接受。

七点整可以到学校,去教学楼要爬一个十来米高的坡,上坡时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天,有时很蓝,有时暗蓝,有时灰,暑假我刚开始走读时,早上的天很蓝,很好看,后来就几乎没看到这么好看的天了。

到了学校,就睡觉,弥补一下晚上睡眠的不足。七点半,早读,精神不好的话,迷糊地读到七点五十,就又睡了,一般地,七点五十五睡。

八点开始第一节课,上午有三个课间,十分钟、三十分钟、十五分钟。十分钟常用来睡觉,三十分钟有时睡觉,有时学习,十五分钟也是。上午的课十二点整结束。

高三的中午时间比较自由。我一般先搞会学习,十二点二十去食堂吃饭,可能十二点四十回教室,然后开始中午的学习。一点半到一点五十,开始午睡,睡到二点一十开始上第一节课。

----------------

然后,现在离高考时116天,无心写了,简略结个尾。

下午上课到五点四十五。再吃晚饭。六点半教室按规定要安静。七点整开始上晚自习,每节五十分钟。九点五十第三节自习延长半个小时,所以十点二十放学。

放学后,可能跑步,可能直接回家。十一点半可能开始睡觉,零点半睡觉也是可能的。

现在看这样的作息,我好像很累。不过我不蛮感觉到。只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六百分对我而言,还是一个无法触及的高度,更别提国科大了。

在我写两段文字的中间几天,我知道了正式开学后作息表会改,下午要凑五节课出来了,大体还是不会变吧。

现在是大二马上就要开学的时候了,去年进到了大学后,渐渐地一年都过去了。想着这个好久都没有认真地像中学那样地写作的博客以及好久都没有认真写一篇哪怕是流水账的文章的自己,我现在还是努力地试着记录一下大一的生活吧。

去学校的第一天我记忆犹新。

报到完后还没进入寝室,寄存完行李后,匆匆逛了逛校园,这个校园可以说是十分地现代化了,明亮又现代化的图书馆、整齐崭新的道路、虽然不够浓密不够大但仍生机勃勃的林木……我那时解锁了一辆当时算是新潮的共享单车,骑着它行进在校园里,十分地兴奋。在骑车上坡时我第一次体验到了校园地形给骑车带来的恶意,不过努力骑上坡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我还是激动不已。不久后傍晚时,我就坐上了前往军训基地的大巴。大巴车在深圳的街道上行进,我看着窗外行走着的的新鲜事物,努力回忆着不太记得起来的十年前在深圳的一点记忆。那行车的路线大概在龙岗一片,虽然没有市中心的那种高楼林立与国际化的繁华景象,但是也有车流如织,也有更生活化一些的繁华。

我们学校的军训时间还算短,十天而已,不过期间的生活条件却不大好。晚上达到军训基地后就领取了军训所需的大部分物资,牙膏口杯牙刷毛巾桶盆水杯等一连串的物资,齐全得很。领取物资后就列队往宿舍走了。虽然想到之后军训的劳累辛苦使我不是特别开心,但是新鲜的岭南景象也使我感到欣悦与期待。太阳已经完全沉下去了,下车走到宿舍的路途中有一条林荫道,两旁栽着很大的榕树、有着稀疏的白色路灯,我边在列队中走着,边借着那微暗发白的灯光观察着身旁的榕树——垂下来的或长或短或老或嫩的气根须、立得很高的像块木片的地表上的根、大片的叶子、纠结扭曲的树干。在宿舍外的一个棚子下,教官们开始整队以及一队队地带我们进寝室,教官们当然还是要尽力地做到看起来很凶很严厉,也挺累的,不过我想,他们的生活条件应该还是比我们在军训时的好太多了吧。我们军训的寝室是一个个中学教室大小的房间,四排单薄的双层床沿着黑板的方向(尽管并没有黑板)紧紧地排开,窗户边一条纵向的过道,沿着四排床横向地有两条过道,都不宽,一间房是五十个床位、两个挂式空调以及四个可以用来给手机充电的电源插座。每个床位上的被子褥子以及枕头都或新或旧。没有柜子,自带的行李要放进书包里丢到床底下,床底下很脏,我有点心疼新买的书包。

厕所和浴室是有隔间的公用厕所和公用浴室,每天洗澡要排长长的队,在热气弥漫还有水雾的空气中排着队,时不时看见有人从浴室里走出,然后队伍向前进了一点点,手中提着桶和盆,里面装着干净的衣服、毛巾和洗头水,虽然排队的人很多,但若有幸排到了进去了,也不会特别急地洗完澡以使后面的队伍可以走得快点。我会在洗澡时,顺便也把脱下的脏衣洗了,就用发下来的洗头水洗衣服,倒也有点奢侈。有意思的是有一个浴室外面有一块破败的牌子写着褪色的“女浴室”,但我们军训的学生住在那一栋的全是男生,在人的密度如此大的情况下,自然是全部可用的浴室都要动用起来。我猜想,这里从前是当时来深圳的“打工仔”们居住的宿舍,他们是和我们军训时一样住着如此拥挤的床位吗?或是他们可能生活得更加宽松一点,好歹每人能分得一个柜子可以存放自己的行李?我想到了夏衍的《包身工》,我不知道他们在十几二十年前躺在同样一个地方的床上时,是在期盼着未来的富裕生活还是劳累不堪地抱怨,抑或都有或者其他?

每天军训完后回到寝室后是可以自由在寝室活动的一段时间,洗完澡后,除了打电话刷手机外,我有时也在走廊里望着外面。宿舍外面的不远处就是军训基地的围墙,再外面则是一条灯火通明的街道了,街道上车流不息,却没什么人。街道对面是一个工业园的门,这似乎更印证了我觉得这个军训基地原来是一个工业园的猜想。军训基地附近多山,在山和对面工业园建筑的间隙中,我还能看到一小段高架桥上的路,上面也是车流不息。在军训的这十天里我个人的自由被最小化了,我一直憧憬着新鲜的大学生活,走廊上望到的路就可以通向我的大学。我觉得外面的车里面的人都是十分自由的,羡慕无比。

至于军训的训练嘛,倒是挺平常的,千篇一律的,我也不想多说了。在训练时有时我会刻意地望向北偏西的方向,我的家乡和第二家乡还有我喜欢的人都在那个方向,他们或许就正在那边我凝视着的一片临近地平线的彩云之下。而四周不管哪个方向的远方都是青山,或远或近,有时看着远方的群山,我会想到一句话,“她的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这是徐皓峰的小说中的一句话,远山淡而确定不移,确实不错,而且很美,然而眼如远山是什么意思呢?我一直想不透彻。

关于军训,想说的东西就先到这里吧。现在我也不想写了,暂且将“大一记事”这个标题加上一个“(一)”并写上一个军训的主题吧,至于后续的,想写的时候会再继续写的。回忆一年前的事情确实让我有了一点感动,我现在还是要继续地努力地学习下去啊。

不太好的注释:本文中“正义”作“正确的意义”讲。

前些日子,关于部分汉字读音和部分汉语熟语的释义的修订标准引起了争论。有许多从前念的正音、从前理解的正义,由于容易被误读或者误解,在这次的修订后,变得不再符合标准了,取而代之的是原来容易被读错的“错音”或者容易被误解的“错义”。“说(shuō)客”、“坐骑(qí)”、“七月流火”表示公历七月天气炎热等看起来很不对的新标准,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然而,这些都是语文的发展中正常的更新。

首先,语言文字的作用是沟通交流,语文的标准应为交流服务。如果说一个字由于某些原因很容易被读错,即使字典上标注了正确的标准的读音,仍然有大部分的人会读错,那么,为了交流的便利与准确,将这个容易读错的音作为标准音便很合理了。就汉语来说,此类改动曾经也有不少,如“确凿(zuò)”是以前的正确读音,后来也由于读错的人太多,改成了“确凿(záo)”。“空穴来风”在宋玉的《风赋》中原意是有空穴的地方就会吹来风,后来却有人理解成为了空穴来风是指毫无根据的消息,最后竟然这个“不对”的解释成为了主流,还被写入了词典。类似的例子可以找到许多,如果要从上古的中国一直统计到现在的中国的话(假设可以统计),那变化的东西则更多了,现在的汉语和中古的汉语甚至上古的汉语相比,甚至是基本无法交流的了。总的来说,语言文字要为交流服务,一些变动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语文发展的常态,不必太过惊讶。

其次,对于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而不应泥古。那么,对于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一昧地要求其读作最原始、最“正统”的“正音”,要求解释为最开始、最“正统”的“正义”,便显得食古不化了。若是想要好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应多发掘其间的精华,对于读音这样的虽算不上是糟粕却也无多意义的传统,若有更好的变更的理由,就没有必要原原本本地给继承了。而一些古代出现的词汇,在不放弃原有意思的前提下,如果经常被“望文生义”而且大家“生”出来的“义”还都差不多,不容易造成误解,那将这个望文生义的新义**也**作为标准便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子虽然没有继承传统词汇的意思,不过继承了传统词汇简练优美的表达,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在取其精华的方法论下,必要的字词的音或义的增改并无不妥。

修订字词的标准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影响,即对于原来学好了旧标准的人来说,新标准较难适应。其实这不是一个大问题。

由于标准经常会变,所以社会应对旧标准有宽容,不应苛求标准,这对大部分人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许多适应旧标准的人,要接受自己是“错”的而别人本应是错的却按标准是“对”的十分困难。然而,旧标准不应被视为是错的,而只应被视为是旧的。所以,对于一般的习惯于使用旧标准的人来说,愿意改成新标准或者继续维持自己习惯的旧标准都是无可非议的。

总而言之,语文的更新是正常的现象。虽然为了达成多数人可以更好地交流的目的会牺牲少数人使之交流麻烦一些,但就总体的效益来说,还是不错的。只要不是拍屁股强行想出的主意而是顺应时代的新标准,都是理性接受即可。

好久没有写博客了!这次是真的很久,五个月了吧。今天写了一篇关于汉服的看法,在维基百科上写的(虽然用法可能不太对),直接转过来吧,版权协议还是CC BY-SA 3.0。

原文链接是:https://zh.wikipedia.org/wiki/User:%E9%99%88%E5%AE%87%E6%81%92/draft:%E5%85%B3%E4%BA%8E%E6%B1%89%E6%9C%8D 以后可能会被删除或有改动
原文已经被提起删除。


说明

这个页面是我关于汉服的一点想法,目前还在草稿阶段。添加了一些来源,也有一些不可靠来源,搜索结果和第三手来源都弄进来了。有一些来源还没来得及添加,有一些添加了“来源请求”的地方是我暂时无法找到来源但很可能是正确的观点(可以总结为:我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猜的)。

在本文中“古代的汉服”指的是古代汉民族所穿着的服装,而“现代的汉服”则是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汉服。

也许可以给维基百科的汉服汉服运动条目作为一点点参考吧。也欢迎讨论!——陈宇恒留言) 2018年4月30日 (一) 06:52 (UTC)

关于汉服的一点想法

汉服是始于本世纪初的汉服运动致力于复兴的一种带有汉民族特色的服饰[1]。现代的汉服以女装居多[2],款式大多以古代汉民族服饰的一些标准为参照,经常地也会有一些现代工艺或者特点[来源请求]。早年间的汉服运动时,汉服有规整、古朴、昂贵、穿着不方便的特点[来源请求];近些年来,汉服在朝着改良的方向发展,改良的汉服有穿着方便、价格便宜、外观优美的特点[来源请求]。现在汉服运动可以说是比较成功,中国大众对于汉服的认识正在逐渐加深,现在很少见到以前常常见到的路人将汉服认作和服[3]或者韩服[4]或者戏服的事情了。前一段时间,共青团中央办了“华服日”的活动,也极大地带动了民间穿着汉服的热情[5]。然而我认为现在的汉服是如某些汉服运动者所说的“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于商朝基本确定,直至近代都是中国地区汉族的主要服制。”我认为现在的汉服应该是以古代汉民族服饰的一些标准作为参考、以现代人的审美为主要准则、有古典中国风的现代服装

现代的汉服和古代的汉服有许多区别,这些区别多表现在审美、款式分布和使用人群分布上。首先,审美上的区别,古代汉服的风格多为朴素的[6],而现代汉服则风格多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7]。这样的风格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古代的服饰常常在古画上出现而现代的汉服则常常以照片的形式出现有关,不过,若尝试抛弃这些表现形式的差异,还是很容易地可以看到古代的汉服的确是更加朴素,而现代汉服朴素的也有,艳丽的现代汉服也有很多。其次,款式分布也不尽相同。古代汉服以日用为主,服饰的设计虽然有一些规则,但落到实处都是为生活需要设计的,所以,很难保证古代的汉服都是按照汉服的那些特点所设计,古代的普通汉族人大概是会经常穿着许多会被现在的汉服爱好者直呼不是汉服的服饰,也不足为奇[来源请求]。而现代汉服则比较强调汉服的传统款式,仪式感比较重[来源请求]。最后,使用人群分布上,古代汉服的使用人群包含各个阶层的汉族人,而现代汉服的使用人群则主要是比较少的汉服爱好者[来源请求]。对于这些差异,我想说的就是,现代汉服可以说一个新生的事物了。

诚然,现代的汉服与古代的汉服是一脉相承的,而且现代的汉服也有其自身深远的意义。一个意义是一种新的审美,现代汉服很好看是真的[8],作为一种美丽的服饰风格,即使不谈到文化传承这些,也是很有意义的。另一个意义是增强汉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应“韩国有韩服,日本有和服,中国有什么?”的问题(不过这里也牵涉到一个少数民族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说了)。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增加生活的仪式感,现代的汉服多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而穿汉服这样的行为一般也是被认为是十分有仪式感的。这些意义使现代汉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发展得很好。

总的来说,现代的汉服发展迅速,也带来一些争论[9],主要关于汉服的历史。我认为现代的汉服确实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但也确实传承了许多古代的传统,现代汉服的发展也是很好的。事实上,现在提到“汉服”这个词语也一般指的就是现代的汉服[来源请求]。对于存在的争论,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与批评者应该尽量对汉服的历史多作一些了解,且正视其本身。

PS:希望汉服爱好者不要给一些不了解汉服的人扣上“不爱国”之类的帽子[10],毕竟汉服确实还比较新。

参考资料

相关链接

维基百科:汉服

维基百科:讨论:汉服

上大学后真是难得写一篇文章了啊,不是没时间,而是不能安排好时间。以后应该试着安排好写文字的时间。

而下面这篇文字是写给我们高中现在正在努力准备高考的学弟学妹们的,作文水平不高,甚至感觉有点非……发在博客里又作凑数吧。也是我很长时间里唯一一篇认真写的文章了。

----------

回忆回忆我的高三,是一去不复回的美好。
-------------------

时间啊,真的是像流水一般。

今年上半年时,我还和你们一样,日日夜夜心心念念只想着学习。现在,已经在大学里生活了快一个学期了。时间之飞快,就是高三给我最深刻的感觉。

高三的生活,相信你们都已十分地体会到了,学习任务一个连着一个,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对于前路究竟在何方,自己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心中却十分没有底气。当时的我,也十分地迷茫。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复习任务,总觉得自己一个点还没学好,就进入了下一个点;又或者考完一次月考,哪一科分数又降低了;看着周围的同学都买了好多好多的教辅,一轮一轮地刷题刷卷刷知识点,而自己却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晚自习时,回望已经过去了的一天,许许多多的事都让我感到失落,感到对自己的失望。这是高三生活中的低沉。低沉时,我会想着奋发图强,努力一波,多多少少都会朝着自己的梦想走进一些。而特别低沉时,我往往完全无法静心下来,索性就浪一浪了,一节甚至两节晚自习的时间,我就用来认认真真地看《看天下》、《博物》这些杂志了,这是高三比较难得的十分享受的时间——若非特别低沉而完全无法搞学习,看这些东西会让我有罪恶感。有时也找不到杂志,那么甚至《楚辞》这种古奥的文字我都可以拿来消磨时间,只因心情低沉,不想学习,就算看得云里雾里,也算是暂时逃脱了高三的巨大压力。这样浪了一节晚自习后,心情平静了许多,于是就又可以拿起作业,慢慢地做了。

高三压力如此大,学业繁重。然而,谁能否定整个高三也是十分快乐的呢?

高三下学期,我们班办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教室后面的空调上面立了一个毽子,杂物架上多了两个空竹。每逢下课,楼梯旁的空地上就围起了一圈人,对着一个毽子踢来踢去。做出很大的动作却踢了个空,大家欢笑;踢到了对面的脸上,大家欢笑(被踢的人就不了);飞来毽子时周围的人多脚齐上,大家欢笑;一个健步毽子掉下了楼,大家鼓掌,大家欢呼,而“罪魁祸首”,则跑着下了楼把毽子捡上来。虽然没什么人有高超的踢毽子水平,但大家都很开心。而至于抖空竹这么一项运动,主要是少数几位同学的装逼神器了,嘿嘿,我也在这少数几位同学里面。也是课间不想搞学习了,就来玩一玩空竹吧,慢慢地水平竟然上来了,还借着空竹简陋的一张说明书,做出了一些看起来很炫酷的动作,抬头望月啊,八仙过海啊,层层叠叠啊,金龙绕腿啊,在劫难逃啊,风火轮啊,自己玩着也感觉十分有成就感,偶尔当众表演一下,那可真是乐己有乐人的好事了。我们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办起来后,一段时间里整个年级都风行起了踢毽子这个运动,而空竹则似乎只有我们班有。这个看起来很不一般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只由很容易得到的毽子和空竹就可以办起来,却确实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班高三的生活,让大家都很开心了许多。如果你们觉得高三的生活略微有点乏味,你们也可以弄来毽子和空竹,或者自己发现其他有趣的东西,在高三,快乐真的很简单。

在高三,美好的事情真的是很多。

晚自习时偶然抬头看看,周围一片安静,能听到的只是翻书声和写字声,感到大家都在一同努力,就十分美好。

早上的上学路上,看着路边的景物由夏入秋又入冬,然后春暖花开,然后枝叶繁茂,四季的交替,就十分美好。

高三了还有一次秋游,虽然感觉没玩得尽兴,但是也十分美好。(希望你们也有秋游~)

在学校自习到腊月廿七,甚至就在学校过年了,这样怀着崇高的牺牲的情感搞学习,就十分美好。

老师备课特别好教得令人惊叹,长了不少知识,就十分美好。

伤心失落的时候有人安慰,有人鼓励,就十分美好。

想着高考完后我要表白,尽管心怀忐忑,也十分美好。(希望你们能在高考之后表白成功~)

还有啊,想着高三时间一去不复回,想着高三这么美好,想着要珍惜这美好,也是十分美好的啊。

所以,尽管我深知自己写作的水平,还是将这么一篇文字写出来给你们(尽量感觉有点文学性吧),一则我回忆回忆美好,二则,
希望你们,在努力努力学习的同时,能一直发现身边的美好,珍惜美好,快乐地过完高三。

加油啊,即使是现在也不算晚,你的理想在等着你!

陈宇恒

一个多月前,我结束了高考。之后又忙着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和综合评测,然后就是出成绩、填志愿。至现在,终于想起来可以写一些博客了。

高考容易紧张。根据之前学长的经验,月考的时候想象自己在高考,并因此而紧张,再努力地去适应紧张,高考的紧张就不是回事了。我月考这么做了,然而高考时还是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虽然睡觉还是和平常一样倒下就睡,考试时还是总是想到这就是高考啊,多少影响了思绪。

无论如何高考总算是结束了,发挥感觉还算正常。只是高中生活差不多就算是正式结束了。回想回想,高三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经常会晚自习时心情烦躁、不做作业,会上课走神,别人上学时在听英语而我却慢慢走边走边看风景。现在看来,这些事情都是有的,但这段时间确实我一生当中最努力的时候了。每天早晚愉快地看风景、沉浸于学习的海洋中、还有和同学一起奋战一起聊天的时光,的确是十分美好的,现在终于是结束了。以后或许还会常常回想这段时光吧,而主要的还是要向前看。

然后就跳过很长一段时间吧,我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了,这是个令我满意的结果。

南科大的教学会比较偏向搞研究的方向,与我从小就想要当科学家的梦想吻合。高中的学习使我感觉,我与科学的距离拉近了许多,科学不再是遥遥挂在天上的神秘事物,而是一个我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接触的事物了。如果我一定想走科学家的路的话,大学阶段的学习就要比高中阶段——或者高三阶段——更加努力地搞学习了,我希望我可以做到,以后从事科学方面的工作。而至于具体研究哪一方面的科学,我得说,现在还没有打算,好在南科大先不用着急选择专业,我可以在之后的一两年时间内慢慢确定下之后的研究方向。

现在我对大学的生活充满期待。

那么,就先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