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下的文章

婚姻的本质与爱情

现代的婚姻制度,本质上跟爱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法律只规定了婚姻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但只字未提爱情。婚姻的本质是利益的交换与结盟,爱情只是社会道德给婚姻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的本质所披上的一层遮羞布。

社会道德对婚姻关系中爱情的期望可以促进产生真实的爱情,但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爱情的产生与消失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婚姻只占很小一部分。

婚姻中的利益关系以及问题

在一个典型的传统的现代婚姻里,婚姻中的男性给女性提供经济支持,女性给男性提供生育后代的机会以及家务上的支持,双方相互协助结成利益共同体以一起生活及养育后代。在这样的格局下,一夫一妻的法律与道德制度事实上起到了保护婚姻中相对弱势一方利益的作用。婚姻中的爱情容易消逝,但在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下,即使爱情消逝,婚姻中较弱势的一方仍可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离婚,也是强势一方会给弱势一方让出一部分利益,以作为弱势一方生活的一部分保障。社会道德对于离婚的反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强势一方对于弱势一方的抛弃。从这个角度看来,传统的关于婚姻的道德与法律事实上起到了保护弱势群体的作用。

但是这种保护有两个问题。第一,对于婚姻观念的教条主义常常会在事实上压迫弱势一方;第二,婚姻中的势力差距(也就是会存在强势一方与弱势一方)目前来自一些虚幻的而非实质的利益。

关于婚姻的教条主义,也就是对于“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种观念的盲从。固然,不离婚常常是保护弱势一方的手段。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不离婚却反过来实际压迫了弱势一方。民政局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拒绝办理离婚、衡阳女子四次起诉离婚均被驳回,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种关于婚姻的教条主义危害的具体事例。

另外一个问题,虚幻利益造成的势力差距。受传统观念以及可能的一部分现实利益的影响,有许多男性将“留后”作为自己的一个最大利益,因此这些男性会将女性的生育能力作为核心利益之一,降低对于结婚对象可以提供的其他利益的要求,通过婚姻的方式来获取这种利益。当生育完成后,女性所能提供的生育利益对于男性就没有意义了,女性一方又无法提供其他的利益,因此在婚姻中就会处于十分的弱势地位,从而长期受压迫。

婚姻的虚伪性

婚姻的虚伪,第一是一夫一妻制的虚伪。普通人可以参与卖淫与嫖娼,而富人则可以通过更加体面的方式与许多人发生性关系。这些都在事实上违反了一夫一妻制。

第二,爱情的虚伪。前文已有论述。

出路在哪里

在当下的状况下,如果相爱的双方都各自有保障,那么不结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爱则结合,爱情消逝则直接分开。没有婚姻的枷锁,又各自有保障,不结婚是很理想的选择。

但是,现在是,大部分人自身都没有保障,那么,通过婚姻来稳定地与另一个人结成利益共同体,互助以获取更好的保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有很多问题,前文已有论述。

我想要实现的目标,是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各自有保障。女性可以有和男性一样的充分的保障,而无产者和资产者的身份将会消失,人们不分阶级地都拥有充分的保障。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的目标,所有人自身都有充分保障,那么婚姻制度将会自然消失,也就不存在婚姻中的压迫了。

参考

  • 《女性的星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如是读》,陈培永著

好久没有发博客了,刚刚写了学校里党校的作业,就当博客发了吧,代表自己观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年的价值观正在变得多元化,来自各方的思想都聚集于青年的思想中,如果青年的思想乱了,那么社会也极易动荡,所以,正确引导青年的思想十分重要。

作为一名青年,我不用刻意去引导青年的思想,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许多国外的反华势力都在用各种错误的思想引导中国的青年以达到他们在文化上攻击中国的目的,而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被他们说成"洗脑"。也许我们现在很难分辨孰是孰非,但是随着不断的学习,逐渐扩大眼界,我们总能辨别是非。

就我现在的认识而言,目前国外有很多言论,只要提到"共产","社会主义","马克思"等字眼,不问内容正确与否,就一个劲地加以攻击,很明显,不客观,太片面,太偏激,甚至可以说就是为某些资金驱使而故意发表的言论,遇到这些言论,我想能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人,都会对此感到厌恶吧。

而目前国内也有一些言论,只要提到是国外的东西,就一个劲地说是不如中国,肮脏,耻辱,这些言论,为过分的民族主义所笼罩,很明显的也是错误的,我们也要对此加以反对。

我们现在要做的,一者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二者努力学习,为自己与为社会作出努力,大概就已足够。



ps:我觉得马克思主义还是很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