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回忆 下的文章

题外话:这篇文章接两年前写的文章(大一记事(一):军训),又是咕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也没人催更)。现在大四了,忽然又想写点什么了,虽然还有很多别的想写,但还是先接着写写这个之前想要写成一个系列的系列吧。

大一的事嘛,离现在确实有点远了,很多事情记不清,大概写写吧。


第二次题外话:大四时写了个开头就又鸽了。现在是毕业后的第一年,又来续了。


第一次上大学,刚开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现在,我开始回想四年多前的事情。

军训回来后的第一周是不算正式开学的,没有正式上课,现在想来,大概我们比高年级早一周“开学”吧。

第一周唯一需要去教室上的课就是英语预科课了。忘记多少节课了,我猜是每天一节,讲的什么也忘记了,应该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大学生活介绍吧。这次课是唯一一次大学的行政班一起上的学术课,但也不是完全的行政班,预科课的分班是按学号来的,所以有很多同一个行政班的同学,也有一些隔壁班的同学。预科课的目的除了简单熟悉大学英语之外,还有备考的小目的。备考什么呢?是刚开学的英语分班考试。学校的英语必修课分为 I、II、III 和 EAP(学术英语)四个级别四门,刚入学时会根据考试的水平分到前三个不同的级别,英语最厉害的同学直接从 III 学起,只有两门英语必修;而英语最差的同学被分到 I 级班,必须要学四门英语必修。这个分布是比较均衡的中间多两头窄的分布。高中英语还行的我感觉应该可以分到中间的 II 级班。然而事与愿违,考试的听力听了我个措手不及,一脸懵逼,最后遗憾地被分到了 I 级班。

除了英语之外,还有两门课也是有学前考试的,是计算机与数学分析。计算机是必考,如果没有通过则必修一门计算机导论课,通过就可以直接开始学编程。数学分析是选考,通过了可以直接上数学分析课,没通过就只能从高等数学学起,如果有志于数学则可以大二补修数学分析。我考计算机感觉还算轻松,里面还出了一些阅读代码的题目,我看着像是多年没碰过了 java 代码,结果考完后同学说那是 c 代码——现在看来确实是挺像的。无论如何,过得很轻松,免去了学习计算机导论的需要。数学分析的考试我也报了,但也不出意外一堆证明题看不懂、不会证,毫无悬念地失去了学习数学分析的机会。这倒也还算幸运,作为数学很差的我,要是大学刚开始就直接上数学分析,可能会严重丧失自信,学学难度适中的高数挺好的。当然,我至今也还没上数学分析,这是因为我太菜了。

再就是一些活动了,开学典礼、行政班的第一次班会、参观图书馆啥的。这些对于刚进大学的我来说无疑是十分令人激动的。刚从军训回来的那段时间特别兴奋,全学校到处跑,看见什么都想仔细研究下,感觉校园十分高级。

选课环节伴随着正式开学而开始,抢课啥的不亦乐乎。尽管开放选课时有过很多的培训了,但第一次抢课肯定还是不太熟,不过经过摸索也搞定了。第一个学期选了五门理工基础课:高等数学上、线性代数、大学物理上、化学原理、编程(Java);两门其他的必修课:英语 I、体育。就没了,急了点,硬课有点多,也没选选修课。按照学校的建议,英语被分到 I 级的人应该选双语班,但在学长的怂恿下,还是全部选了英语班,尽管高数和线代和编程实际上还是双语。

还有什么呢?哦,当时准备加书院的学生会来着,结果没太上心,刚好错过了报名时间。说起来是可以通融的,所以最后还是去面试了,一群人围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具体问题忘记了,有点类似商业活动策划之类的吧。讨论完,学生会的学长说,好,回去等通知去吧,就结束了。然后我就再也没有等到通知,我也不好意思去追问,所以最后就糊里糊涂地没有进去,不知道是真的学长觉得我不太行还是流程上出了问题(通融去面试的没有被加进通知名单里)。于是就开启了一个大学四年不参与学生会的生活,回想感觉也挺好的。

开学还心血来潮加了几个社团,有一个是“耕读社”,太对刚毕业的我的胃口了,看名字就直接加了,结果第一次开会就来了三个新生和社长,尴尬地说了下计划,然后每个新生分了一个副部长,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有幸见证了过气社团的衰败。还加了一个咏春拳学习班,每周上一次课,是用学校的经费请的一个挺厉害的老师的。一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去了几周,直到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练习用拳头撑住地面做俯卧撑,这我哪受得了,单做俯卧撑就够呛,于是就灰溜溜地退出了这对我难度过高的训练。

暂时也就写到这里了,开学的记事也差不多了。距离第一篇记事居然都快三年了,我真是能鸽啊。不过主要也就是鸽了自己,毕竟这个快十年的老博客也没啥读者了,有读者也不会催更hh。开学的事情还有啥之后如果想起来了也可以再写,算在“第一学期”的标题里也不是不行嘛。理论上这个《大一记事》的系列还可以继续写,至于下次写是什么时候嘛,就真的不知道了。

以前对于死亡,我总是持着一个好奇但不可知的态度。小时候看包装成科普读物的怪谈,讲各种奇怪的濒死体验,一些“死而复生”的人讲感受,什么一道白光、极度幸福而轻松、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周围的亲人哭泣挽留却无法作出回应……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给死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后死亡究竟是什么感觉?幼时的我想,所谓“死而复生”并不是真的死,那么死亡的感受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活人能够知道吧,而真的死人并不会说话。

幼时的我潜意识里默认了一个前提:人的意识是不会消失的,死亡的过程会将人的意识从“活人的空间”转移到“死人的空间”。这个“死人的空间”可能是天堂、地府,也可能是和人间重合的游荡空间:可以看到所有人间的事物,但意识本身则化为灵魂在人间游荡,不为人间所感知,还也许会转世投胎。我好奇意识转移的这个过程,也又兴奋又害怕迟早会进入“死人的空间”——可能特别舒服,但也可能特别难受。

再大一些之后,大概中学的时候,我对于死亡的思考更侧重社会关系的变化,而更少关于幼时接触的神秘主义死亡观了。我害怕死亡,担心身边的人因为死亡而不可逆地离开,也担心自己死太早不能享受人间的乐趣,或者担心自己老死不能享受更未来的人间乐趣。

今天偶然又想到了这个话题,重看幼年的我想的问题:死亡是什么感觉?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意识是由大脑产生的,那么死亡之后,大脑停止了工作,意识自然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没有意识,也就无所谓痛苦,无所谓轻松了。失去意识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跟无梦的深度睡眠或者昏迷是类似的。

死亡本身不会痛苦,但死亡前受到的导致死亡的伤害却常常十分痛苦。这是一种可以预料到的巨大痛苦,比我们平时的小伤小痛剧烈许多的痛苦。导致死亡的痛苦千奇百怪,但都属于活着的可以感知到的痛苦。我害怕死亡的痛苦,更好的说法是,我害怕死亡前的活着的痛苦。

想到这里,我对于死亡就没有那么害怕了。但作为活着的我,仍然对于死后的我感到遗憾,遗憾无法继续体验这个精彩世界了。但我也知道,死人是不会感到遗憾的,所以只能是活着的我提前感到遗憾。

死亡对于死亡的人自己是无所谓的,但是对于还活着的人,特别是和死亡的人有密切关系的活人,是重大的变故。活人是有情感的。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活者为大”。

今年七月,刚到新加坡时,我看到机场的标识的主体都是用英文写的,感觉到新奇。我跟同伴说,我们现在开始就说英文吧,他说好,然后我们就开始用中式英语开始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了。但不多久就还是说回了中文。

我想起来,14年的元宵节也是情人节,我刚刚[参加完长郡的考试](https://www.chenyuheng.cn/index.php/983.html "我上个星期五去长郡本部考试了 - 陈宇恒博客"),考试考得确实不怎么好,不过好不容易到了长沙,又有时间,我和同行的同学们就一起到橘子洲走了走。我和同伴都说家乡的华容话,我忽然想起说,我们现在在长沙了,省会,我们应该开始说普通话了。然后我们就开始不自然地说起了带口音的普通话。这次也是,不多久还是说回了华容话。

现在还很印象深刻,那次在橘子洲头买观光车车票时,我还先默默练习了几遍要说的话——用普通话说。买票时还有点小紧张,不过还是问题不大。而第一次在新加坡和本地人说话是在食堂买饭时,说的是中文,很亲切,一下子就没有紧张感了。

后来是,普通话毕竟是母语(尽管有口音),真到了长沙后说普通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而英文不是母语,水平又不高,这边的新加坡口音和印度口音又不是在国内学英语时经常听的口音,经常和本地人交流得很难受。

英文还是要多练习,不过回想下这样的,在恰当的场合第一次说一种新的语言,还是挺有意思的。

现在是大二马上就要开学的时候了,去年进到了大学后,渐渐地一年都过去了。想着这个好久都没有认真地像中学那样地写作的博客以及好久都没有认真写一篇哪怕是流水账的文章的自己,我现在还是努力地试着记录一下大一的生活吧。

去学校的第一天我记忆犹新。

报到完后还没进入寝室,寄存完行李后,匆匆逛了逛校园,这个校园可以说是十分地现代化了,明亮又现代化的图书馆、整齐崭新的道路、虽然不够浓密不够大但仍生机勃勃的林木……我那时解锁了一辆当时算是新潮的共享单车,骑着它行进在校园里,十分地兴奋。在骑车上坡时我第一次体验到了校园地形给骑车带来的恶意,不过努力骑上坡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我还是激动不已。不久后傍晚时,我就坐上了前往军训基地的大巴。大巴车在深圳的街道上行进,我看着窗外行走着的的新鲜事物,努力回忆着不太记得起来的十年前在深圳的一点记忆。那行车的路线大概在龙岗一片,虽然没有市中心的那种高楼林立与国际化的繁华景象,但是也有车流如织,也有更生活化一些的繁华。

我们学校的军训时间还算短,十天而已,不过期间的生活条件却不大好。晚上达到军训基地后就领取了军训所需的大部分物资,牙膏口杯牙刷毛巾桶盆水杯等一连串的物资,齐全得很。领取物资后就列队往宿舍走了。虽然想到之后军训的劳累辛苦使我不是特别开心,但是新鲜的岭南景象也使我感到欣悦与期待。太阳已经完全沉下去了,下车走到宿舍的路途中有一条林荫道,两旁栽着很大的榕树、有着稀疏的白色路灯,我边在列队中走着,边借着那微暗发白的灯光观察着身旁的榕树——垂下来的或长或短或老或嫩的气根须、立得很高的像块木片的地表上的根、大片的叶子、纠结扭曲的树干。在宿舍外的一个棚子下,教官们开始整队以及一队队地带我们进寝室,教官们当然还是要尽力地做到看起来很凶很严厉,也挺累的,不过我想,他们的生活条件应该还是比我们在军训时的好太多了吧。我们军训的寝室是一个个中学教室大小的房间,四排单薄的双层床沿着黑板的方向(尽管并没有黑板)紧紧地排开,窗户边一条纵向的过道,沿着四排床横向地有两条过道,都不宽,一间房是五十个床位、两个挂式空调以及四个可以用来给手机充电的电源插座。每个床位上的被子褥子以及枕头都或新或旧。没有柜子,自带的行李要放进书包里丢到床底下,床底下很脏,我有点心疼新买的书包。

厕所和浴室是有隔间的公用厕所和公用浴室,每天洗澡要排长长的队,在热气弥漫还有水雾的空气中排着队,时不时看见有人从浴室里走出,然后队伍向前进了一点点,手中提着桶和盆,里面装着干净的衣服、毛巾和洗头水,虽然排队的人很多,但若有幸排到了进去了,也不会特别急地洗完澡以使后面的队伍可以走得快点。我会在洗澡时,顺便也把脱下的脏衣洗了,就用发下来的洗头水洗衣服,倒也有点奢侈。有意思的是有一个浴室外面有一块破败的牌子写着褪色的“女浴室”,但我们军训的学生住在那一栋的全是男生,在人的密度如此大的情况下,自然是全部可用的浴室都要动用起来。我猜想,这里从前是当时来深圳的“打工仔”们居住的宿舍,他们是和我们军训时一样住着如此拥挤的床位吗?或是他们可能生活得更加宽松一点,好歹每人能分得一个柜子可以存放自己的行李?我想到了夏衍的《包身工》,我不知道他们在十几二十年前躺在同样一个地方的床上时,是在期盼着未来的富裕生活还是劳累不堪地抱怨,抑或都有或者其他?

每天军训完后回到寝室后是可以自由在寝室活动的一段时间,洗完澡后,除了打电话刷手机外,我有时也在走廊里望着外面。宿舍外面的不远处就是军训基地的围墙,再外面则是一条灯火通明的街道了,街道上车流不息,却没什么人。街道对面是一个工业园的门,这似乎更印证了我觉得这个军训基地原来是一个工业园的猜想。军训基地附近多山,在山和对面工业园建筑的间隙中,我还能看到一小段高架桥上的路,上面也是车流不息。在军训的这十天里我个人的自由被最小化了,我一直憧憬着新鲜的大学生活,走廊上望到的路就可以通向我的大学。我觉得外面的车里面的人都是十分自由的,羡慕无比。

至于军训的训练嘛,倒是挺平常的,千篇一律的,我也不想多说了。在训练时有时我会刻意地望向北偏西的方向,我的家乡和第二家乡还有我喜欢的人都在那个方向,他们或许就正在那边我凝视着的一片临近地平线的彩云之下。而四周不管哪个方向的远方都是青山,或远或近,有时看着远方的群山,我会想到一句话,“她的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这是徐皓峰的小说中的一句话,远山淡而确定不移,确实不错,而且很美,然而眼如远山是什么意思呢?我一直想不透彻。

关于军训,想说的东西就先到这里吧。现在我也不想写了,暂且将“大一记事”这个标题加上一个“(一)”并写上一个军训的主题吧,至于后续的,想写的时候会再继续写的。回忆一年前的事情确实让我有了一点感动,我现在还是要继续地努力地学习下去啊。

上大学后真是难得写一篇文章了啊,不是没时间,而是不能安排好时间。以后应该试着安排好写文字的时间。

而下面这篇文字是写给我们高中现在正在努力准备高考的学弟学妹们的,作文水平不高,甚至感觉有点非……发在博客里又作凑数吧。也是我很长时间里唯一一篇认真写的文章了。

----------

回忆回忆我的高三,是一去不复回的美好。
-------------------

时间啊,真的是像流水一般。

今年上半年时,我还和你们一样,日日夜夜心心念念只想着学习。现在,已经在大学里生活了快一个学期了。时间之飞快,就是高三给我最深刻的感觉。

高三的生活,相信你们都已十分地体会到了,学习任务一个连着一个,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对于前路究竟在何方,自己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心中却十分没有底气。当时的我,也十分地迷茫。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复习任务,总觉得自己一个点还没学好,就进入了下一个点;又或者考完一次月考,哪一科分数又降低了;看着周围的同学都买了好多好多的教辅,一轮一轮地刷题刷卷刷知识点,而自己却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晚自习时,回望已经过去了的一天,许许多多的事都让我感到失落,感到对自己的失望。这是高三生活中的低沉。低沉时,我会想着奋发图强,努力一波,多多少少都会朝着自己的梦想走进一些。而特别低沉时,我往往完全无法静心下来,索性就浪一浪了,一节甚至两节晚自习的时间,我就用来认认真真地看《看天下》、《博物》这些杂志了,这是高三比较难得的十分享受的时间——若非特别低沉而完全无法搞学习,看这些东西会让我有罪恶感。有时也找不到杂志,那么甚至《楚辞》这种古奥的文字我都可以拿来消磨时间,只因心情低沉,不想学习,就算看得云里雾里,也算是暂时逃脱了高三的巨大压力。这样浪了一节晚自习后,心情平静了许多,于是就又可以拿起作业,慢慢地做了。

高三压力如此大,学业繁重。然而,谁能否定整个高三也是十分快乐的呢?

高三下学期,我们班办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教室后面的空调上面立了一个毽子,杂物架上多了两个空竹。每逢下课,楼梯旁的空地上就围起了一圈人,对着一个毽子踢来踢去。做出很大的动作却踢了个空,大家欢笑;踢到了对面的脸上,大家欢笑(被踢的人就不了);飞来毽子时周围的人多脚齐上,大家欢笑;一个健步毽子掉下了楼,大家鼓掌,大家欢呼,而“罪魁祸首”,则跑着下了楼把毽子捡上来。虽然没什么人有高超的踢毽子水平,但大家都很开心。而至于抖空竹这么一项运动,主要是少数几位同学的装逼神器了,嘿嘿,我也在这少数几位同学里面。也是课间不想搞学习了,就来玩一玩空竹吧,慢慢地水平竟然上来了,还借着空竹简陋的一张说明书,做出了一些看起来很炫酷的动作,抬头望月啊,八仙过海啊,层层叠叠啊,金龙绕腿啊,在劫难逃啊,风火轮啊,自己玩着也感觉十分有成就感,偶尔当众表演一下,那可真是乐己有乐人的好事了。我们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办起来后,一段时间里整个年级都风行起了踢毽子这个运动,而空竹则似乎只有我们班有。这个看起来很不一般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只由很容易得到的毽子和空竹就可以办起来,却确实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班高三的生活,让大家都很开心了许多。如果你们觉得高三的生活略微有点乏味,你们也可以弄来毽子和空竹,或者自己发现其他有趣的东西,在高三,快乐真的很简单。

在高三,美好的事情真的是很多。

晚自习时偶然抬头看看,周围一片安静,能听到的只是翻书声和写字声,感到大家都在一同努力,就十分美好。

早上的上学路上,看着路边的景物由夏入秋又入冬,然后春暖花开,然后枝叶繁茂,四季的交替,就十分美好。

高三了还有一次秋游,虽然感觉没玩得尽兴,但是也十分美好。(希望你们也有秋游~)

在学校自习到腊月廿七,甚至就在学校过年了,这样怀着崇高的牺牲的情感搞学习,就十分美好。

老师备课特别好教得令人惊叹,长了不少知识,就十分美好。

伤心失落的时候有人安慰,有人鼓励,就十分美好。

想着高考完后我要表白,尽管心怀忐忑,也十分美好。(希望你们能在高考之后表白成功~)

还有啊,想着高三时间一去不复回,想着高三这么美好,想着要珍惜这美好,也是十分美好的啊。

所以,尽管我深知自己写作的水平,还是将这么一篇文字写出来给你们(尽量感觉有点文学性吧),一则我回忆回忆美好,二则,
希望你们,在努力努力学习的同时,能一直发现身边的美好,珍惜美好,快乐地过完高三。

加油啊,即使是现在也不算晚,你的理想在等着你!

陈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