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恒 发布的文章

人们多渴望长寿,甚至是永生。长寿与永生都是为了尽可能长地活着。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常想,我生活在这个时代,可谓十分幸运,科技发展到这种程度,知识空前丰富。我的见识远比古人丰富。但我又想,无论现在我所看见的东西有多么丰富,我的见识肯定也是比不上比我哪怕只是多活了几年的人的,若是几十年几百年,那就更加不可相提并论了。然而,我想要知道未来的世界一步步地发展的轨迹,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体验更多的体验。由于生命有限,我能了解的故事、感受的体验也是有限的,这多少有些遗憾。而至于活着的意义,大概就在于这更多的、更丰富的体验中吧。

好在,尽管生命有限,我们却有书这一伟大的发明。在书中,我们将可以让自己的意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在广阔的现实与想象中的世界中遨游;我们也可以使自己学习,学习到古今圣哲的睿智的思想,学习到各种具体的知识,这些思想与知识,也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书,也就是提高了对有限生命的利用效率,使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得到更多的体验;也可以说,读书延长了生命。我们都只有一次生命,却能体验许多人——包括现实中的和想象中的——的生命,这是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

我以为,不读书的人生,活得再长,也越活越无味,到头来还是死了痛快。而读书的人生,则可以持续地充满意义。这并不是说读书者贪生怕死——事实上,读书者并不那么怕死:我已体验百样人生,一死何惧?

这些道理也是老生常谈了。经济总在发展,科技一直进步,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读书之好迟早会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以下是高考完后打的字,再往下是发布文章时懒得打字发的图片。


鸡年大吉

进入2016年来,我的博客更新越来越慢了,勉强才能维持一月一更的频率,而纵观最近几次发博,“2017又是一个新年”、“写于高三之中”、“中秋快乐,还有回忆从前”,则都是写近况的文章了。这一次发文也算是近况吧,写写近况,自己也觉得蛮舒服的。没能写一些需要时间来酝酿、有些许价值的文章,有一点惭愧。

先回顾一下过去了的一年吧。过去的一年,我感觉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甚至比接下来要参加高考进入大学的一年更重要。现在看来,我在高一高二都还像初中生那样十分幼稚,许多事情都看不破,导致我十分苦恼。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的心理成长了许多,可以过得开心点了。当然,不可否认,我现在仍有许多不懂的事,现在的我也未尝不幼稚,我还须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还说什么呢?过去的一年里,我确立了新的大学目标(不如叫做终极目标吧)——中国科学院大学,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所,最近几年才开始招本科生,要说名气着实不如其他十几所名校高,但要论分数却绝不低,大概比清北低几分。这个学校来我们学校做了宣传,给我的感觉是,要当科学家的话,国科大绝对比清北强,这再一次燃起了我当科学家的梦想。

但要是当不了科学家的话,我大概更可能还是学习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吧。

那么,就说说高中阶段也就是现阶段的学习吧。今天是春节,离高考还有130天。现在时间比较紧了,寒假有十天时间,不过可以选择在教室自习。我廿七日晚上回的家,自此不能好好搞学习,五天后,也就是明天,初二的晚上,我又要回学校了。班上有许多人都是按班主任推荐的廿九停止在教室自习的,这样我就比他们少自习了几天,感觉有点亏。这次寒假的学习总体上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好,寒假作业可能写不完,但也还好,是我过得最充实的一个寒假。本来还想在除夕夜做圆锥曲线大题的,最终没有做,几个小时前倒是听了李霄君老师(一个十分良心的线上化学老师)的一节直播课,算是除夕夜也搞了一点学习吧。

元旦节我买了一小盆风信子,长得蛮像洋葱的,我就说,风信子就是洋葱开的花。它慢慢地长着叶子长着花苞,终于,在我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它将要开了,只是还没开,等我后天到学校时,它应该会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我搞学习的归来吧。

新的一年,也充满了希望。

1月28日 春节
丑时...

- 阅读剩余部分 -

先占个位营造出这篇文章是一六年写的的假象,大概一七年才真的写完这篇文章。



为革命,钻研学习。
打字好累……


以下是高考完后打的字,再往下是发布文章时懒得打字发的图片。

**为革命,钻研学习**

现在是二〇一七年的元旦,二〇一七是我高考的年份,而现在,则正是我钻研学习的时候。

我可以感觉到我正处在一个壮丽的时代。可以说,在世界,这个时代从文艺复兴开始;在中国,这个时代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这个时代开始后,这个时代就越发地壮丽了。

现在我正在学物理选修3-5,学习了动量,了解了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像“波即是粒,粒即是波”这种前所未有的学说,让我眼前一亮,更加想赞叹这个壮美的时代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一直走到二〇一六年,没有衰退的迹象,只有越来越好。

这个时代还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但我觉得,在伟大的变革前,这些问题显得渺小。

所以,在二〇一七年的我,以及你们,都极有可能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来。

当然,前提是,要努力地搞学习。

2017年1月1日

- 阅读剩余部分 -

窗外是刺骨的寒风,夹着潇潇秋雨,窗内的教室中只有着几个人在搞学习,虽略显冷清,却也明亮、温暖、舒适。

只是窗内,有一股浊气,污,浊,不知从哪里来。从外面刚进入的人都能感到这奇怪的浑浊,而如果多吸一吸这些浊气,这些浊气仿佛就消失了,尽管,它们并没有真的消失。

浊热,则舒适,小小的浊气并不会如何影响身体,只要有健康的身体,都是受得住这微不足道的浊的。清冷,则呼吸畅快,却得迎着寒冷的风,斜密的雨,由此可能还会生出一些病,使人感到比浊气更令人难受的不适,甚至会冻死。

那么,当然,室内是更好的。可是,却有一些人,他们受不得一点浊气,浊气会令他们浑身难受。他们宁愿选择寒冷的室外,他们愿意迎着风雨,他们宁愿自己被冻死。

对于这些迎着风雨的人,有人嗤之以鼻,“这些人真傻”,有的人则同情,还有许多人十分的敬佩。我敬佩这些迎着风雨的人,只是这样的人真的不多,我自己也没法迎着风雨。

不过,迎着风雨的人似乎是不在意这些看法的。

11月8日 随便写的一点感想

今天,十月二十五日,离高考还有二百二十五天。刚刚考完高三第二次月考,才晚自习,就有成绩飞跑出来。我考得大概很suò吧。(《新华字典》里面竟然没有suò这个字)

我将要面对的高考,被许多人不屑与批评的高考,他死板、严酷、变态、不公,却令我想为之沉迷学习,无法自拔。为他我热爱学习,尽管表面上并不很明显。小时候我想成为科学家,想成为作家,也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fangyangpi),只是这些都只是想没机会发展。现在我每天面对着真正的科学(尽管只是最基础的,但很系统),真正的作文方法(虽然只是应试的),真正的英语,算是圆了小时候的梦想,我却懈怠了。

都说上了高三就会自动变努力了,我也感觉自己的确变努力了一些。然而,和周围的人比起来,我的确不够努力。作业多,我常写不完,班里却有许多人不仅写完作业,而且自己练习。别人都不是天才,但他们把我用来睡觉的时间用来搞学习。因为上网课的原因,我在高三拥有了智能手机,我也没能善用。这样看来,还是一句老生常谈,我该更加努力了。

再说我理想的大学吧,北京大学是中国的一所顶尖高校,我很想上北京大学。但是众所周知,上北京大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高考裸分上北京大学需要很高的分数,而自主招生则需要你有某一个学科方面的特长,这些都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但看一看分数似乎也并不难,且认为语文扣三十分,数学扣十分,英语扣十分,理综扣二十分,这样也可以上690分,上北大清华还是很轻松的。可是现实和理想就是差的很远,看上去,很简单,或者说比较简单,实际上你真的只扣这么一点分,却是十分难的,我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远着,但是谁知道不会实现呢!

晚自习刚刚看了《北京折叠》这部短篇小说,我想我大概正像这本小说在北京城里生活在第二空间里的人吧,我希望能够到第一空间,不知能否呢!

看来,未来还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里啊。

中秋快乐!

学校放了一天半的假期,时间很短,我还是回家了。带了几本作业,就如预计的一样,明天要去学校了,我还是没有开始动笔。

博客也是一个多月没有更新了,以为自己学习紧张,没时间写博客。其实时间到处都是,我没有用来搞学习,也没用来写博客,只是让他慢慢地、静静地走了。

最近感觉没有什么食物可以让我充满食欲了,在长沙,感觉大部分东西都没有从前在华容吃的好吃。初中在华容时,被学校强制搭餐,早餐三块,据老师说是没发酵的好馒头,倒是不限量,却十分耐咀嚼。早餐,我常常是起床很晚,急急忙忙下楼,买一个团子,或者豆煎,边吃边小跑去学校,拿在手里很烫。偶尔时间充裕,吃上一碗粉,就幸福至极。中餐晚餐五块一顿,自备餐具,两道菜,有时做得好吃,多数时间则难吃,有时就弄几粒花生米或兰花豆,也算是一道菜了,食堂阿姨却十分小气,即使是花生米,也只肯打几粒。比起现在长沙的食堂,这个县城里初中的食堂十分简陋。在我在我印象中,初中时,只要不是食堂的东西,都格外好吃。现在好像变了,很多东西我都吃不惯了,原来我在华容随便找一家粉馆我都爱吃,现在华容的粉馆也极少能合我的口味了。

有点想回到原来吃什么都好吃的状态。

最近天天晚上都锻炼,但却不想搞学习。

是时候改变了吧?

写博客也写得乱七八糟的了,希望一年后的我,能够把作文和博客都写得文采飞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