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 下的文章

题外话:这篇文章接两年前写的文章(大一记事(一):军训),又是咕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也没人催更)。现在大四了,忽然又想写点什么了,虽然还有很多别的想写,但还是先接着写写这个之前想要写成一个系列的系列吧。

大一的事嘛,离现在确实有点远了,很多事情记不清,大概写写吧。


第二次题外话:大四时写了个开头就又鸽了。现在是毕业后的第一年,又来续了。


第一次上大学,刚开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现在,我开始回想四年多前的事情。

军训回来后的第一周是不算正式开学的,没有正式上课,现在想来,大概我们比高年级早一周“开学”吧。

第一周唯一需要去教室上的课就是英语预科课了。忘记多少节课了,我猜是每天一节,讲的什么也忘记了,应该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大学生活介绍吧。这次课是唯一一次大学的行政班一起上的学术课,但也不是完全的行政班,预科课的分班是按学号来的,所以有很多同一个行政班的同学,也有一些隔壁班的同学。预科课的目的除了简单熟悉大学英语之外,还有备考的小目的。备考什么呢?是刚开学的英语分班考试。学校的英语必修课分为 I、II、III 和 EAP(学术英语)四个级别四门,刚入学时会根据考试的水平分到前三个不同的级别,英语最厉害的同学直接从 III 学起,只有两门英语必修;而英语最差的同学被分到 I 级班,必须要学四门英语必修。这个分布是比较均衡的中间多两头窄的分布。高中英语还行的我感觉应该可以分到中间的 II 级班。然而事与愿违,考试的听力听了我个措手不及,一脸懵逼,最后遗憾地被分到了 I 级班。

除了英语之外,还有两门课也是有学前考试的,是计算机与数学分析。计算机是必考,如果没有通过则必修一门计算机导论课,通过就可以直接开始学编程。数学分析是选考,通过了可以直接上数学分析课,没通过就只能从高等数学学起,如果有志于数学则可以大二补修数学分析。我考计算机感觉还算轻松,里面还出了一些阅读代码的题目,我看着像是多年没碰过了 java 代码,结果考完后同学说那是 c 代码——现在看来确实是挺像的。无论如何,过得很轻松,免去了学习计算机导论的需要。数学分析的考试我也报了,但也不出意外一堆证明题看不懂、不会证,毫无悬念地失去了学习数学分析的机会。这倒也还算幸运,作为数学很差的我,要是大学刚开始就直接上数学分析,可能会严重丧失自信,学学难度适中的高数挺好的。当然,我至今也还没上数学分析,这是因为我太菜了。

再就是一些活动了,开学典礼、行政班的第一次班会、参观图书馆啥的。这些对于刚进大学的我来说无疑是十分令人激动的。刚从军训回来的那段时间特别兴奋,全学校到处跑,看见什么都想仔细研究下,感觉校园十分高级。

选课环节伴随着正式开学而开始,抢课啥的不亦乐乎。尽管开放选课时有过很多的培训了,但第一次抢课肯定还是不太熟,不过经过摸索也搞定了。第一个学期选了五门理工基础课:高等数学上、线性代数、大学物理上、化学原理、编程(Java);两门其他的必修课:英语 I、体育。就没了,急了点,硬课有点多,也没选选修课。按照学校的建议,英语被分到 I 级的人应该选双语班,但在学长的怂恿下,还是全部选了英语班,尽管高数和线代和编程实际上还是双语。

还有什么呢?哦,当时准备加书院的学生会来着,结果没太上心,刚好错过了报名时间。说起来是可以通融的,所以最后还是去面试了,一群人围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具体问题忘记了,有点类似商业活动策划之类的吧。讨论完,学生会的学长说,好,回去等通知去吧,就结束了。然后我就再也没有等到通知,我也不好意思去追问,所以最后就糊里糊涂地没有进去,不知道是真的学长觉得我不太行还是流程上出了问题(通融去面试的没有被加进通知名单里)。于是就开启了一个大学四年不参与学生会的生活,回想感觉也挺好的。

开学还心血来潮加了几个社团,有一个是“耕读社”,太对刚毕业的我的胃口了,看名字就直接加了,结果第一次开会就来了三个新生和社长,尴尬地说了下计划,然后每个新生分了一个副部长,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有幸见证了过气社团的衰败。还加了一个咏春拳学习班,每周上一次课,是用学校的经费请的一个挺厉害的老师的。一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去了几周,直到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练习用拳头撑住地面做俯卧撑,这我哪受得了,单做俯卧撑就够呛,于是就灰溜溜地退出了这对我难度过高的训练。

暂时也就写到这里了,开学的记事也差不多了。距离第一篇记事居然都快三年了,我真是能鸽啊。不过主要也就是鸽了自己,毕竟这个快十年的老博客也没啥读者了,有读者也不会催更hh。开学的事情还有啥之后如果想起来了也可以再写,算在“第一学期”的标题里也不是不行嘛。理论上这个《大一记事》的系列还可以继续写,至于下次写是什么时候嘛,就真的不知道了。

算是我运气好吧,连申请了两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流项目,一个是暑期,一个是秋季学期,连着的,都过了。于是就开始了忙碌的收拾行李办手续的事。

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坐飞机,还是挺激动的。但在坐飞机的前一天,心情就有点难过了。想着就要离开这片土地,离开生活了快二十年的祖国,总感觉有点舍不得。

舍不得的情绪在出发的这天就变得淡了。这天早起,从学校出发,到深圳北站,再到香港西九龙站,再到香港国际机场时,就到中午了。我带了两个箱子和一个书包,都很重,对着行李重量的上限收拾的,不过终于还是都弄过去了。忙碌的行程让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感伤什么,最后还是在机场的候机室简单地想了想:马上就要离开祖国了。

上飞机,虽然是廉航,但座位还是不错的,座位间隔狭窄,但有意思的设计出人意料地可以使腿放开。我旁边的是一位好像不会说中文的新加坡人,她和我简单地打了打招呼。而我就一直激动地透过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舷窗望着外面。飞机开始走动,我拿出手机开始录像,但是走了好久,都还没有起飞。终于飞机似乎上了起飞的跑道,我又拿出了手机开始录像,结果还是没有起飞。最后当我看见港珠澳大桥在机场旁边时,我第三次拿出了手机,这次飞机终于开始起飞了。飞机一下子有了一个很大的加速度,越来越快,然后离开了地面。我看到的东西从机场变为旁边的楼房和青山,然后全是带雾的青山,然后就只有云雾了。飞机的中途太阳很大,关了舷窗的帘子,不过中途还是偷偷地开了开,根据手机的定位,我亲眼看到了西沙群岛中的几个小岛,离永兴岛也很近了,我很激动。最后要落地时,我也举了好久的手机来录像。最后是看着飞机驶过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国境线,成功地落地了。

落地后出飞机,机场的标示都是英文为主,兼有中文和日文,日文让我感到有点奇怪。然后就是又走了很长的路,比较轻松地过了海关。然后就上了学校的车,我坐在左边的副驾驶座上。路上的标识也都是英文,算是第一次见识吧。

学校提供的宿舍是单人间,条件还行,简单签到收拾了下后就出去找饭吃了。这时已经晚上八点,而且不熟路,花半个小时在校内找到了一家食堂,点了一碗台湾小吃店的卤肉饭,分外香。

吃完饭后回宿舍了。宿舍已经铺好了床,也有一次性的洗发水这些,还有浴巾,有点宾馆的感觉。我自己也带了许多东西,但很多杂物,拖鞋、桶、衣架什么的也没带,只能凑合着洗漱洗漱睡觉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逛了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下午去新加坡的市中心逛了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在肯特岗上,许多山地,上上下下爬了挺久。除了山多外,校园看上去也挺普通的,建筑物多数都不太新。下午看到了久闻其名的喷水鱼尾狮,比想象中的小得多,还去了附近的新加坡的国家美术馆之类的地方。晚上回去找了一个附近的超市,也有点远,买了一些日用品,但不全。很累了一天。

再下一天就算开营了。我也钻空在后面几天买齐了日用品,开始了正式的夏令营生活。上课、写代码……也挺忙碌的。

今天补起了这篇新到新加坡的流水账,发了吧。

现在是大二马上就要开学的时候了,去年进到了大学后,渐渐地一年都过去了。想着这个好久都没有认真地像中学那样地写作的博客以及好久都没有认真写一篇哪怕是流水账的文章的自己,我现在还是努力地试着记录一下大一的生活吧。

去学校的第一天我记忆犹新。

报到完后还没进入寝室,寄存完行李后,匆匆逛了逛校园,这个校园可以说是十分地现代化了,明亮又现代化的图书馆、整齐崭新的道路、虽然不够浓密不够大但仍生机勃勃的林木……我那时解锁了一辆当时算是新潮的共享单车,骑着它行进在校园里,十分地兴奋。在骑车上坡时我第一次体验到了校园地形给骑车带来的恶意,不过努力骑上坡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我还是激动不已。不久后傍晚时,我就坐上了前往军训基地的大巴。大巴车在深圳的街道上行进,我看着窗外行走着的的新鲜事物,努力回忆着不太记得起来的十年前在深圳的一点记忆。那行车的路线大概在龙岗一片,虽然没有市中心的那种高楼林立与国际化的繁华景象,但是也有车流如织,也有更生活化一些的繁华。

我们学校的军训时间还算短,十天而已,不过期间的生活条件却不大好。晚上达到军训基地后就领取了军训所需的大部分物资,牙膏口杯牙刷毛巾桶盆水杯等一连串的物资,齐全得很。领取物资后就列队往宿舍走了。虽然想到之后军训的劳累辛苦使我不是特别开心,但是新鲜的岭南景象也使我感到欣悦与期待。太阳已经完全沉下去了,下车走到宿舍的路途中有一条林荫道,两旁栽着很大的榕树、有着稀疏的白色路灯,我边在列队中走着,边借着那微暗发白的灯光观察着身旁的榕树——垂下来的或长或短或老或嫩的气根须、立得很高的像块木片的地表上的根、大片的叶子、纠结扭曲的树干。在宿舍外的一个棚子下,教官们开始整队以及一队队地带我们进寝室,教官们当然还是要尽力地做到看起来很凶很严厉,也挺累的,不过我想,他们的生活条件应该还是比我们在军训时的好太多了吧。我们军训的寝室是一个个中学教室大小的房间,四排单薄的双层床沿着黑板的方向(尽管并没有黑板)紧紧地排开,窗户边一条纵向的过道,沿着四排床横向地有两条过道,都不宽,一间房是五十个床位、两个挂式空调以及四个可以用来给手机充电的电源插座。每个床位上的被子褥子以及枕头都或新或旧。没有柜子,自带的行李要放进书包里丢到床底下,床底下很脏,我有点心疼新买的书包。

厕所和浴室是有隔间的公用厕所和公用浴室,每天洗澡要排长长的队,在热气弥漫还有水雾的空气中排着队,时不时看见有人从浴室里走出,然后队伍向前进了一点点,手中提着桶和盆,里面装着干净的衣服、毛巾和洗头水,虽然排队的人很多,但若有幸排到了进去了,也不会特别急地洗完澡以使后面的队伍可以走得快点。我会在洗澡时,顺便也把脱下的脏衣洗了,就用发下来的洗头水洗衣服,倒也有点奢侈。有意思的是有一个浴室外面有一块破败的牌子写着褪色的“女浴室”,但我们军训的学生住在那一栋的全是男生,在人的密度如此大的情况下,自然是全部可用的浴室都要动用起来。我猜想,这里从前是当时来深圳的“打工仔”们居住的宿舍,他们是和我们军训时一样住着如此拥挤的床位吗?或是他们可能生活得更加宽松一点,好歹每人能分得一个柜子可以存放自己的行李?我想到了夏衍的《包身工》,我不知道他们在十几二十年前躺在同样一个地方的床上时,是在期盼着未来的富裕生活还是劳累不堪地抱怨,抑或都有或者其他?

每天军训完后回到寝室后是可以自由在寝室活动的一段时间,洗完澡后,除了打电话刷手机外,我有时也在走廊里望着外面。宿舍外面的不远处就是军训基地的围墙,再外面则是一条灯火通明的街道了,街道上车流不息,却没什么人。街道对面是一个工业园的门,这似乎更印证了我觉得这个军训基地原来是一个工业园的猜想。军训基地附近多山,在山和对面工业园建筑的间隙中,我还能看到一小段高架桥上的路,上面也是车流不息。在军训的这十天里我个人的自由被最小化了,我一直憧憬着新鲜的大学生活,走廊上望到的路就可以通向我的大学。我觉得外面的车里面的人都是十分自由的,羡慕无比。

至于军训的训练嘛,倒是挺平常的,千篇一律的,我也不想多说了。在训练时有时我会刻意地望向北偏西的方向,我的家乡和第二家乡还有我喜欢的人都在那个方向,他们或许就正在那边我凝视着的一片临近地平线的彩云之下。而四周不管哪个方向的远方都是青山,或远或近,有时看着远方的群山,我会想到一句话,“她的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这是徐皓峰的小说中的一句话,远山淡而确定不移,确实不错,而且很美,然而眼如远山是什么意思呢?我一直想不透彻。

关于军训,想说的东西就先到这里吧。现在我也不想写了,暂且将“大一记事”这个标题加上一个“(一)”并写上一个军训的主题吧,至于后续的,想写的时候会再继续写的。回忆一年前的事情确实让我有了一点感动,我现在还是要继续地努力地学习下去啊。

一个多月前,我结束了高考。之后又忙着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和综合评测,然后就是出成绩、填志愿。至现在,终于想起来可以写一些博客了。

高考容易紧张。根据之前学长的经验,月考的时候想象自己在高考,并因此而紧张,再努力地去适应紧张,高考的紧张就不是回事了。我月考这么做了,然而高考时还是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虽然睡觉还是和平常一样倒下就睡,考试时还是总是想到这就是高考啊,多少影响了思绪。

无论如何高考总算是结束了,发挥感觉还算正常。只是高中生活差不多就算是正式结束了。回想回想,高三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经常会晚自习时心情烦躁、不做作业,会上课走神,别人上学时在听英语而我却慢慢走边走边看风景。现在看来,这些事情都是有的,但这段时间确实我一生当中最努力的时候了。每天早晚愉快地看风景、沉浸于学习的海洋中、还有和同学一起奋战一起聊天的时光,的确是十分美好的,现在终于是结束了。以后或许还会常常回想这段时光吧,而主要的还是要向前看。

然后就跳过很长一段时间吧,我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了,这是个令我满意的结果。

南科大的教学会比较偏向搞研究的方向,与我从小就想要当科学家的梦想吻合。高中的学习使我感觉,我与科学的距离拉近了许多,科学不再是遥遥挂在天上的神秘事物,而是一个我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接触的事物了。如果我一定想走科学家的路的话,大学阶段的学习就要比高中阶段——或者高三阶段——更加努力地搞学习了,我希望我可以做到,以后从事科学方面的工作。而至于具体研究哪一方面的科学,我得说,现在还没有打算,好在南科大先不用着急选择专业,我可以在之后的一两年时间内慢慢确定下之后的研究方向。

现在我对大学的生活充满期待。

那么,就先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