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好的注释:本文中“正义”作“正确的意义”讲。

前些日子,关于部分汉字读音和部分汉语熟语的释义的修订标准引起了争论。有许多从前念的正音、从前理解的正义,由于容易被误读或者误解,在这次的修订后,变得不再符合标准了,取而代之的是原来容易被读错的“错音”或者容易被误解的“错义”。“说(shuō)客”、“坐骑(qí)”、“七月流火”表示公历七月天气炎热等看起来很不对的新标准,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然而,这些都是语文的发展中正常的更新。

首先,语言文字的作用是沟通交流,语文的标准应为交流服务。如果说一个字由于某些原因很容易被读错,即使字典上标注了正确的标准的读音,仍然有大部分的人会读错,那么,为了交流的便利与准确,将这个容易读错的音作为标准音便很合理了。就汉语来说,此类改动曾经也有不少,如“确凿(zuò)”是以前的正确读音,后来也由于读错的人太多,改成了“确凿(záo)”。“空穴来风”在宋玉的《风赋》中原意是有空穴的地方就会吹来风,后来却有人理解成为了空穴来风是指毫无根据的消息,最后竟然这个“不对”的解释成为了主流,还被写入了词典。类似的例子可以找到许多,如果要从上古的中国一直统计到现在的中国的话(假设可以统计),那变化的东西则更多了,现在的汉语和中古的汉语甚至上古的汉语相比,甚至是基本无法交流的了。总的来说,语言文字要为交流服务,一些变动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语文发展的常态,不必太过惊讶。

其次,对于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而不应泥古。那么,对于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一昧地要求其读作最原始、最“正统”的“正音”,要求解释为最开始、最“正统”的“正义”,便显得食古不化了。若是想要好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应多发掘其间的精华,对于读音这样的虽算不上是糟粕却也无多意义的传统,若有更好的变更的理由,就没有必要原原本本地给继承了。而一些古代出现的词汇,在不放弃原有意思的前提下,如果经常被“望文生义”而且大家“生”出来的“义”还都差不多,不容易造成误解,那将这个望文生义的新义**也**作为标准便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子虽然没有继承传统词汇的意思,不过继承了传统词汇简练优美的表达,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在取其精华的方法论下,必要的字词的音或义的增改并无不妥。

修订字词的标准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影响,即对于原来学好了旧标准的人来说,新标准较难适应。其实这不是一个大问题。

由于标准经常会变,所以社会应对旧标准有宽容,不应苛求标准,这对大部分人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许多适应旧标准的人,要接受自己是“错”的而别人本应是错的却按标准是“对”的十分困难。然而,旧标准不应被视为是错的,而只应被视为是旧的。所以,对于一般的习惯于使用旧标准的人来说,愿意改成新标准或者继续维持自己习惯的旧标准都是无可非议的。

总而言之,语文的更新是正常的现象。虽然为了达成多数人可以更好地交流的目的会牺牲少数人使之交流麻烦一些,但就总体的效益来说,还是不错的。只要不是拍屁股强行想出的主意而是顺应时代的新标准,都是理性接受即可。

标签: 文字, 更新, 语言, 语文

已有 4 条评论

  1. 喜欢博主的文字~

  2. 相当不错,就说我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发音我爸妈说和他们以前学的不一样。这些更新还是为了方便沟通和理解,促进信息交流的便捷性。

添加新评论